第351章 仙道密传真决(三)-《穿越到山海经》
第(2/3)页
气功态所以区别于睡眠状态和醒觉状态,就因为它有一个觉照之心。气功态中无论虚极静笃,混混沌沌,或恍惚杳冥,这个觉照之心总是起着主宰的作用,所以称之为长明灯、主人翁。
一旦没有了这个觉照之心,就会昏昏沉沉成了睡眠状态;或者清清醒醒成了醇觉状态。
所以古入说:“当灭动心,莫灭照心”。这个照觉之心就是元神,它一直主宰着气功动态的—动一静及如何动静。它作为发见本性的主宰。何谓本来之性体?子曰:“万象空空,一念不起,六根大定,一尖不柒,此即本来之性体完全也”。
十三、守中之旨!此个个字所包甚广,其在人身,一在守有形之中。夫守中者回光返照,注意规中,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,又也当行身体一中之地。一在守无形之中,一在守人中等,中有多种,旨不迷外惑,一意归中。
“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。”此未发时不闻不睹,戒慎恐惧,自然性定神清,方见本来面目,然后人欲易净,天理复明,自古圣贤均以此为第一步功夫。但始须守乎勉强然之中,终则纯乎自然之中。
名目各有不同,总不外此中字为之宗,为之君,即如吾教以凝神调息为主,然后回顾本窍,心无其心,气无其气,乃得心平气和。心平则神始凝,气和则息始调,其要只在心平二字。
心不起波之谓平,能执其中之谓平。平即在此中也,心在此中。即丹经之玄关一窍,到得神气相依,玄关之体已立,此为大道根源,金丹本始。
他如进火退符、搬运河车、有为有作,总贵谦和柔顺,以整以暇,勿肋勿忘,有要归无,无又生有,至有无不立方合天然道体,此即得一而万事毕,吾道一以贯之之旨也。
“中”即虚空之性体,守中即还虚之功。初学者守无形之中似无凭借,当须通过守有形之中,回光返照丹田而进入虚无之境。
十四、内动阳生!夫内动阳生实由静定久久自然而生者,,有由偶尔入定当下即生者,此神入气中融洽为一之象也.我于此再为蕴蓄内中天然神火,任其静而动、动而静,盘旋于丹鼎中,再用外之符火听其上下往来,行住起止,所谓周旋十二节,节尽更须亲。是到得内火一旺,外火自迥环于一身之中,鸿鸿蒙蒙无有底止,此即气周神外之候。
我于斯时惟有坐镇主人,凝定中宫,务使内想不出,外想不入而已。诸子近时已做到此处,吾看来还未十分如法,当退符时一味无思无虑,似乎还佳,不觉又他去焉。盖因未曾老练,不妨再数周天之息以召回之。久之至于化境,不须搬运推迁,而吾身蓬蓬勃勃,上为熏蒸之气,下为坎水之精,周流一身,上下往来,无有穷期者。此息不期调而自调,精不期炼而自炼,所谓真橐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