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尽管原身担心朝廷围剿,一再强调要暗中行事,不可张扬,可是,他们还是被官府盯上了。不止是那些富户恶霸被劫了,气不过。还因为官府认为,黑狐山上这帮人比一般盗匪厉害。为首的还是个读过书,有过功名的,比一般山匪更有谋划。 官府觉得,若是不除去,迟早成了大患。于是,他们就派出了五百人的一队人马,由一个六品校尉褚闻带领,来黑狐山剿匪。 第一次,那褚闻吃了个大亏,折了百十来人,黑狐山地势险要,他准备不足。但是,这次的失败让褚闻没有面子,还损了不少兵丁,气急败坏的他又借了五百人来,对山寨发起猛攻,这次原身受了伤,昏迷了。 山寨也折损了一些兄弟,褚闻分不清谁是池瑞,只误听到说“大哥”死了,就以为黑狐山的匪首没了,就胡乱割了一个山匪的人头回去复命了。 之所以,没有赶尽杀绝,那是褚闻的为官之道,他要“养匪自重”,山匪不绝,他就显得很重要。每年以剿匪为由,可以向朝廷多领饷银,还可以向富户伸手要钱。 原身醒来后,就定下了韬光养晦的法子。很长时间没出去“做买卖”,风声过了,也是更加小心行事。 后来,天下乱起来,各地举起义旗。官府也顾不得剿山匪了,那些各地出现的“王”,才是心腹大患。褚闻献计献策,跟上官说,招安了黑狐山的山匪,让他们打头阵,去打造反的队伍,一举两得。 于是,褚闻就作为劝降的使臣来招安,当然,他不会说出官府的阴谋,只说,官府愿意给这些好汉机会,让他们当官兵。 原身亲自见了校尉褚闻,回到山寨后,就有些犹豫,他不知道,招安是不是一条好路。可是邓械为首的一些人,却是欣喜若狂,使劲儿怂恿同意招安。 能光明正大当官兵,家人也能不提心吊胆,这诱惑太大,多数人就心动了。原身在大家的催促下,接受了招安,带着数百人当了官兵。 他得了一个六品校尉,其他人中也有几个得了八品官的,剩余的也发了军服,领了军饷。 但是,这招安没多久,他们就被派上了战场,对上了实力最强悍的一支反军,“中山王”的军队。那些人中有朝廷投诚过去的将军,人家是正规军,武器装备、战略兵法,都是很强悍的。原身这伙山匪,虽然打劫逃跑在行,可上战场,两军对垒,那是没有经历过的。 而且,那一战,对方志在必得,被逼着去打头阵的黑狐山众好汉就折戟沉沙。后来跟上的朝廷军队也一样被打败了。 原身功夫不错,还有一干过命的兄弟死命保着,好歹算是逃出命来。 可是,他们一路逃命,回到黑狐山,已经没了往日风光。而且,当地驻军以捉拿逃兵之名,杀上山去,他们几人又开始疲于奔命。 黑虎山众好汉最后活出来的,只有原身一人,那也是最后的几个兄弟拿命换出来的。在逃亡路上,最后一个跟着的兄弟倒下的时候,只有一个要求,“大哥,你替我们大家好好活下去!看看江山,最后到底归了谁?” 原身蛰伏十年,终于看到动荡结束,坐上江山的,就是当年打败了他们的“中山王”。他看清了,中山王确实有大智慧,他手下精兵强将很多,文臣谋士也很多。而且,他本人也有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,人民很拥戴他。 想想当年,面对这样的强敌,他们几百山匪就如同蚍蜉撼大树一般可笑。 可是,是谁设计他们,让他们这些刚刚招安的山匪就去打先锋,对上这样的强军呢? 是褚闻! 一直都是他! 这个老对手。 原身想了想,要杀新皇给兄弟们报仇,那是不可能的!就凭自己一个人? 再说,人家举义旗,其实没错。 原身决定去杀褚闻,那人是蛇鼠两端,眼见得中山王快要收服天下的时候,他就带着一支军队去投诚,居然还算立功,做了五品游击将军。 原身想着,若不是他巧舌如簧说什么招安,又让兄弟们去打最难打的仗,他也不会失去了所有的兄弟,想到那数百张曾经意气风发的脸,那一声声“大哥”。不杀褚闻,他不能活。 当然,杀了褚闻,他恐怕也不能活。 但是,他不在乎,如能以一己之身,换仇人一条命,值了! 原身想法子混进了褚闻的驻地,他乔装改扮成一个亲卫,进了大帐,就趁褚闻不备,一刀刺进了褚闻的心脏。 但是,他也被褚闻身边的士兵们乱刀砍死。 想到能够和兄弟们在地下团圆了,原身含笑而死。但是,他也还是有遗憾,希望能够挽救兄弟,不要再走招安的老路。 …… 面对这样的困难,池瑞是大大的不满了,“系统,你让我带一个兄弟,我都着急上火。这回好,一堆兄弟!这任务难度加码得是不是有点儿大呀!你懂不懂什么是循序渐进啊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