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太子把诸位弟弟的势力削弱了不少,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。毕竟在没有姻亲关系的情况下,没人会愿意跟着一个马上要去小地方就藩的王爷。 去小县城就藩,跟流放房州没有两样。 皇帝先问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:“裴司空,城隍庙的修缮工作怎么样了?” “回禀陛下,已经竣工,近日就可以投入使用了,陛下可是要亲自剪彩验收?” “唔,未尝不可。”皇帝似乎想起来这个城隍庙就是当初因为贡品一案损毁的庙宇,后面干脆在此基础上扩建了,是以这么久了才完工。 “那臣待会儿就下去知会住持,然后命人安排剪彩仪式。” “去安排吧,朕也得出去透透气,朕已经很久没有出宫了。” 此话一出,所有留下来的大臣都互相看了一眼。 “朕记得,当年这块土地并无佛教,并无寺院,是卫国臣服大燕之后,带入大燕的。”皇帝再次悠悠开口,群臣们又把耳朵给竖了起来。 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神的,属于原始信仰,也属于道教系统;但皇帝这次扩建城隍庙,干脆在附近的地方把原先帝京的佛教寺院给迁了过来,占了原先的佛教寺院所在的土地。 那块地方圈起来还没有下旨处理,暂时还是空在那里,没有人知道皇帝要那块土地做什么。 迁寺导致了原先寺里的大师圆寂,皇帝大手一挥,现在由城隍庙的女住持兼方丈代管原先寺庙里的行政事务,内容事务比如说宣讲佛法之类的还是由寺庙里僧尼自行解决。 皇帝的意思是,按辈分谁该当这个大师就上去当了,别的事情不能再管,潜心向佛就行,俗务交给别人。 神庙和寺院挨在一块,行政事务还是一个人管,也是帝京的一大奇观了。 皇帝让一个道姑代管寺院,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,但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皇帝当晋王时的灭佛行动太过令人印象深刻,这事朝臣们也没多少反对就成了。 话说起卫国。当年大燕远征卫国,以武力使卫国臣服,作为其藩属国。而作为藩属国的卫国的佛教文化反被大燕尊崇,很大原因是大燕统治者的支持,认为佛教有劝善教化、维持社会安定的作用,便将之抬到了和道教一般的地位。 好好的怎么提起了卫国了?啊对,齐卫这两个藩属国一直同仇敌忾,最近齐国又开始耍小性子了,卫国倒还是老样子,皇帝难道是有主动和卫国交好的打算? 第(2/3)页